2024年10月26日,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三次年会在聊城召开。开幕式由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监事、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姚淑霞院长主持。
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晓卫主任在致辞中向各位专家、委员介绍了2024年专委会的各项工作进展并对2025年专委会的各项工作作出了新的要求,孙晓卫主任指出专委会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立足科研,扎实工作,不断为全省妇幼同仁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做好服务工作,注重合作,力争使变态反应专委会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静在致辞中强调了变态反应专业在妇幼保健领域的重要性,并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建基致辞:儿童变态反应疾病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变态反应对儿童健康的严重影响,以及早期干预和治疗的重要性。本届学术年会的召开,旨在汇聚国内外儿童变态反应领域的精英力量,共同探讨和研究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最新进展和治疗方法。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防治水平,为广大儿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儿童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欧阳昱晖教授以“致敏花粉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对致敏花粉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做了极其全面的介绍,对致敏花粉对患者的影响详细的阐述,在治疗方面讲解了最新的治疗方案,倡导个体化治疗,欧阳教授的分享使广大与会者受益匪浅,必将对日后的临床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张恩东院长“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为题目,系统的为大家分享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的手术理念及与传统手术相比的优势,对神经的走向,分布、手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做了详细而全面的讲解。张院长分享了关于手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理念的更新、术式的更新,具有指导意义。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程璐主任医师带来了“儿童慢性气道炎症相关疾病缓解期治疗与康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儿童慢性气道炎症相关疾病缓解期的治疗一直是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薄弱环节,恰逢儿童呼吸道炎症高发期,程主任对专家共识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让大家不仅对“儿童慢性气道炎症”的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还对“康复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程主任的专家解读为我们提供比较清晰的治疗和康复管理思路。
聊城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宫丽丽讲述了“妊娠期鼻炎的药物治疗”。妊娠期鼻炎的治疗应遵循安全,有效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宫主任详细的介绍了妊娠期鼻炎的治疗原则及用药,对于妊娠期鼻炎的规范化诊疗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使大家对妊娠期鼻炎的安全用药有了全新额认识活。
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眼耳鼻喉科主任费文轩为大家介绍了“聊城市区五年致敏花粉浓度检测数据分析”,费主任一直坚持做聊城市区致敏花粉浓度检测并与聊城市气象部门合作,实时播报花粉浓度,为聊城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每一个医疗从业者学习。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孟洋作了“低温等离子辅助内镜下儿童鼻眼相关疾病的手术治疗”的专题汇报,孟主任介绍了儿童特殊的解剖特点,低温等离子手术的治疗优势、儿童鼻眼相关手术的原则,孟主任介绍儿童病情发展快,隐匿,合适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就特殊的病例做了详细的手术讲解。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韩军宁为大家分享了“耳廓畸形无创矫治与手术治疗之选择”,韩主任就无创矫治的原则,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结合生动详尽的临床实例,讲解了矫治运用中的问题做了一一的阐述,真正实现了健康矫治,美观矫治,稳定矫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向东教授介绍了“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广大基层医疗工作者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做了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解读,指出了大家的误区,纠正了治疗过程中的错误,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更加细致和全面。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二科首席专家张建基教授讲述了“儿童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诊治”,张主任再次重申了“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治疗理念,就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机制,分类,治疗提出了新的治疗意见,对于生物制剂治疗的介绍更为详细全面,并强调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强调综合治疗,共同管理是关键,需要医患共同努力,减少疾病,促进健康。
本次会议共收到健康科普和病例汇报近20篇,内容涵盖耳鼻喉专业、呼吸专业、皮肤专业、消化专业等多方面内容。经过组委会专家组审议,会议遴选出6份优秀病例进行交流分享,给青年医师提供多样化交流分享和学习提升的平台,专业口腔评委对选手们的病例演讲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互动,引导青年医生们深入思考,取长补短。
优秀病例汇报
主持人风采
本次大会就变态反应各领域的多个专题进行讨论,解读最新进展、完善诊疗技术的应用规范、促进和推动专家资源下沉,加强了变态反应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