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不是病,轻视可不行!

健康科普     2019-03-15 10:50:15

最近门诊上仍有很多家长问到关于孩子口吃的问题,有的宝宝一开口的时候就口吃,有的宝宝本来说话好好的,2岁半了突然口吃。许多爸爸妈妈非常的担忧,不知道在家里该怎么引导孩子?是训一顿还是来取忽视法?顺其自然?我们下面来了解一下对于可能存在口吃问题儿童家庭干预原则。

微信图片_20190315104520.jpg

想要干预一个疾病,首先要先清楚此疾病的发病原因。口吃是一种牵涉到先天性(遗传生理性因素)和后天性(社会、心理、行为、声学等诸多因素)两大因素的语言失调症,而且各因素间有复杂的交互作用。

对于因先天性(遗传生理性因素)因素即存在口吃家族史的儿童口吃,目前医学上并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儿童早期完善染色体检查;对于因后天性(社会、心理、行为、声学等诸多因素)因素导致早期口吃儿童是进行早期干预的主要人群,而导致2-5岁儿童出现口吃的主要因素有:


①亲子关系不融洽导致的儿童焦虑,

②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望造成的填鸭式教育,

③儿童经常遭受惊吓和呵斥,

④儿童主动模仿有口吃问题的其他儿童说话,

⑤儿童语言发育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交流的需要。

微信图片_20190315104530.jpg

对于儿童只是偶尔出现说话不流利、其本人并不在意、也没有过分紧张,那么爸爸妈妈们也不必过分担心,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基本可以矫正的。

但如果儿童是比较严重的口吃,就要求助专业的机构进行矫正。

下列措施可以帮助儿童尽快平稳度过这段时期,当儿童出现口吃时,家长不妨试试:

1)不要模仿或嘲笑儿童,也不要让周围的亲戚朋友和儿童的老师、小伙伴过分关注儿童的说话的特点,更不能表现出急躁情绪和粗暴地中断儿童讲话,爸爸妈妈们应多给予宽容和鼓励,只当没听见,没有那回事;

2)爸爸妈妈们要耐心等待,听儿童把话说完,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地用点头等动作回应儿童,表示你听明白了他的讲话;

3)不要急于提醒儿童“慢慢说,别着急”或者“等一下,重新说”,这样反而会引起儿童对自己讲话方式的注意,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

4)可以让儿童降低音量、减慢语速,这样可以给儿童一从容不迫的感觉;如果父母说话速度很急很快,紧张的节奏会感染儿童,令他心急反而越发表达不畅;

5)可以给儿童将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童谣,让儿童把注意力尽量放在说的内容上而不是形式上;也可以跟儿童聊聊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让儿童感受一下开口说话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6)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儿童进行比较,经常夸奖别的儿童话说得好,这样非常容易损伤儿童的自尊,让其更不愿张口说话;

7)可以将儿童带到安全的环境中,这样爸爸妈妈们能更容易、更清楚地听到儿童的说话内容,避免因为环境嘈杂听不清楚而使谈话变得困难;

8当儿童因为口吃而变得胆小、内向时,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鼓励儿童通过当众表演、大声说、采访、讲述等方式来克服这个问题。

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第一步,训练在室内进行,鼓励儿童站到亲戚朋友面前表演童谣、绕口令或者复述故事等,增强其自信心;

第二步,带儿童到室外,站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表演;

第三步,站在很多陌生人面前表演。

微信图片_20190315104533.jpg

现在爸爸妈妈知道怎么处理儿童口吃的问题了吧!如果喜欢,可以转发给更多的父母哦!